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,是病理诊断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。即对送检的标本进行切片、染色,进而根据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,以此来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,对其进行定位、定性及定量的研究。
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病理学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已经成为常规病理诊断中不可替代的辅助诊断技术,更是病理科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。一句话总结,那就是常规病理诊断、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,已经成为现代病理科的“三驾马车”。
俗话说,金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。套用在病理学诊断上,可以说:免疫组化不是万能的,但是没有免疫组化是万万不行的。现在,基本在市级医院普及了,但应用的范围,或者说使用抗体的种类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对于重要作用,还没有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,甚至至今还有人认为免疫组化可有可无,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尽量少开或不开。为此,本文把免疫组化的重要作用再梳理一遍。
1.确定细胞类型利用细胞内某些特定成分制备的抗体,可以标记出细胞内的相应抗原成分,用以确定细胞类型。如角蛋白是上皮细胞内的*成分,可以作为各种上皮的广谱标记;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的特异成分,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仅见于前列腺上皮,突触素用于识别神经细胞核神经内分泌细胞等。
2.辨认细胞产物利用某些细胞产物作为抗原制备的抗体,可以作为相应产物的特殊标记。如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各种激素,大多可以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出来,如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激素,可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。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可用于诊断肝细胞癌等。
3.了解分化程度大多数标记物都有其特定的分布部位,如上皮细胞膜抗原(EMA)着色部位在细胞膜上,但在差分化癌中癌细胞胞质亦可呈阳性;角蛋白的含量也与分化程度有关,低分化或未分化癌中角蛋白含量较少,染色亦较弱。上皮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,可表达间充质标记波形蛋白(Vimentin),而角蛋白和E-钙黏附素表达下降。
4.鉴定病变性质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不易鉴别时,可做T和B细胞标记,观察其数量与分布情况,如淋巴结结构破坏,且单一种细胞弥漫增生则可考虑淋巴瘤,并可借此区分T细胞性或B细胞性;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如突破基底膜或破坏肌上皮细胞,则考虑为浸润性癌。乳腺肌上皮细胞的存在与否对判断浸润性乳腺癌或导管内癌很重要。
5.确认扩散范围某些癌的早期淋巴结转移,有时与淋巴窦内组织细胞增生不易鉴别,可用上皮性标记和组织细胞标记加以区别。包膜和/或血管、神经侵犯对于甲状腺癌、胆管癌的诊断有时也需依赖免疫组化来确定。
6.寻找原发病灶对于转移性肿瘤,也可以通过免疫组化寻找原发部位,如骨组织内转移性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阳性,提示其来自前列腺。肝脏和肺部等处形态特殊的肿瘤可能为转移性,也可借助免疫组化进行溯源,如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肺转移等。
7.辨别特殊细胞有些细胞如表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、黑色素细胞,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,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等,光镜下难以区分,但这些细胞相应的标记如S-100蛋白等,能清晰显示其形态,并可用于这些肿瘤的诊断。
8.探讨肿瘤起源一些来源不明的肿瘤可通过免疫组化判明来源,取得共识。如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曾被认为是肌源性,但该肿瘤肌原性标记阴性而神经标记阳性,证明为神经来源。分化很差的梭形细胞肿瘤,可能为上皮性、肌源性、神经性等来源;圆形细胞肿瘤可能为神经性、淋巴性或间叶性。对此可通过多种标记的检测来确定其起源。
9.寻找感染原因对于感染性疾病,也可利用特定抗体寻找感染源。如巨细胞病毒(CMV)抗体、人乳头瘤病毒(HPV)抗体、乙型肝炎病毒(HBV)表面抗原或核心抗原的抗体、EB病毒(潜伏膜蛋白1)、弓形虫抗体等,分别进行标记。现已有商品化的标记物,可帮助解决炎症病变的病因诊断。
10.指导临床治疗现已确认,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等具有激素依赖性,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。雌激素受体、孕激素受体对于这些肿瘤已成为常规的检测指标用于指导治疗。HER-2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,也是乳腺癌的必检项目。CD117对于胃肠道间质瘤(GIST)既有诊断价值也可供靶向治疗参考。
11.评估肿瘤预后肿瘤增殖活性和浸润、转移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肿瘤增殖活性的标记有增殖细胞核抗原(PCNA)、Ki67及多种生长因子受体等,对于判断良恶性肿瘤也有参考意义。如前所述,肿瘤浸润和转移也有一些标记可以运用,如基底膜、肌上皮等标记对于区分原位癌和浸润癌等。
12.进行疾病分类内分泌肿瘤的功能分类,常根据瘤细胞分泌的激素进行分类。垂体前叶腺瘤根据其分泌的激素可分为10类,如生长激素腺瘤、泌乳激素腺瘤等;胰岛细胞瘤的功能分类有胰岛素瘤、高血糖素瘤等6种。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很多,也依靠结果进行区分。
13.提高诊断水平从宏观上来看,开展免疫组化,有助于提高科室整体诊断水平,促进病理的精准诊断。有些病例看似模棱两可,加上以后立刻明朗,无需纠结和争论。这样也能提高一类诊断的比例,提高临床医师对病理科的信任度,以及病理科的学术地位。
14.提高科研水平许多病例的研究需要支持,甚至依靠免疫组化也能完成某些科研课题或学术论文,甚至研究生学位论文。这对于晋升无疑也大有裨益。特别是把新近研发出来的抗体用于病例诊断与研究,更容易出成果。临床研究论文中研究方法辅以病理和免疫组化也更容易发表。配合临床医师或参与临床科研,也可增进临床病理联系。
15.增加经济效益开展免疫组化,虽然增加了工作量,但也同时可以增加科室收入,提高经济效益。如果说常规病理检查是基础产品,那么免疫组化就是深加工,可以提高质量、品味和附加值,何乐而不为呢?